俯瞰三師托云牧場三連紅山谷景區(qū)(攝于2024年8月15日)。蘇云拜·吐熱巴依 攝
十四師一牧場的草場上,羊群在悠然吃草(攝于2024年8月16日)。 劉秋月 攝
游客在十四師一牧場舉辦的“昆侖賞花匯”活動中拍照打卡(攝于2024年4月20日)。馬蓉 攝
游客身著民族服飾,在三師托云牧場三連紅山谷景區(qū)游玩(攝于8月15日)。 蘇云拜·吐熱巴依 攝
孩童們在三師葉城二牧場杏花鎮(zhèn)萬畝果園內(nèi)嬉戲合影(攝于2024年10月25日)。李寧 攝
游客在三師葉城二牧場杏花鎮(zhèn)水庫旁打卡拍照(攝于2024年10月19日)。 李寧 攝
游客在三師托云牧場拍照留念(攝于4月10日)。 蘇云拜·吐熱巴依 攝
巍巍昆侖,橫亙天際。這座被譽為“萬山之祖”的昆侖山,不僅以雪峰連綿勾勒出自然的壯闊,更以千年文明滋養(yǎng)著山麓的煙火人間。在昆侖北麓的三師、十四師的各團場,軍墾兒女以山水為幕、文化為筆,在雪域與綠洲的交響中,書寫著文旅融合的嶄新篇章。
春日的昆侖山谷,花與詩浪漫相逢。十四師一牧場的桃林杏海競相綻放,粉白的花浪從山腳漫向云端,與遠處終年積雪的山巔構(gòu)成絕美畫卷。每年的“昆侖賞花匯”活動在此啟幕,古箏悠揚穿透花海,書畫墨香點染春光,牧工與游客共舞,傳統(tǒng)服飾走秀與親子風箏節(jié)相映成趣。昔日的戈壁灘,如今已成“步步皆景”的生態(tài)畫廊,牧工們在花樹下支起茶攤,將昆侖的春意釀成一杯清甜的花茶。
盛夏的昆侖懷抱,是動與靜的碰撞。在海拔2000米的昆侖山大峽谷景區(qū),126萬畝草原如碧毯鋪展,直升機穿越峽谷的轟鳴驚起蒼鷹。而山腳下的露營地卻是一片悠然——篝火旁的手鼓聲與星空下的低語,讓“露營雪山下,獨享昆侖山”從愿景化為現(xiàn)實。年輕的牧工們騎著駿馬帶領(lǐng)游客深入夏牧場,講述父輩墾荒時“六月飛雪”的往事;冰湖垂釣者靜坐成剪影,與倒映雪峰的湖水共繪水墨長卷。
秋冬季的文旅長卷,更顯人文厚度。沙海老兵節(jié)上,銀發(fā)老兵與年輕戍邊人共植胡楊,將“扎根邊疆”的誓言刻入年輪;紅色展館的文物故事,被改編成沉浸式劇場。當寒潮席卷昆侖,冰雪嘉年華卻在熱情中升溫:冰雕兵團戰(zhàn)士像旁,少年們腳踩冰刀劃出弧線;溫泉池中升騰的霧氣里,游客品味著用雪水烹制的羊肉湯,暖意從舌尖直達心間。
在這片承載著絲路記憶與軍墾傳奇的土地上,文旅融合不僅是產(chǎn)業(yè)升級的路徑,更是文明對話的橋梁。學(xué)者與牧羊人在“昆侖的高度”論壇共話山魂,民宿設(shè)計大賽讓兵團庭院飄起江南茶香,國際燈光秀吸引著四海旅人駐足。當篝火晚會的歌舞聲穿越峽谷,當紅色旅游專列載著天南地北的游客駛?cè)肽翀?,昆侖山見證的已不僅是地理的壯美,更有人文的共生共榮——兵團兒女正以開放之姿,讓雪域文化走向更廣闊的天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