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月的伊犁河谷,風裹著花香在田野間奔跑。4月12日清晨,四師六十一團文化廣場上的鑼鼓聲敲開了春天的門扉,第五屆“阿力瑪里·相約三花”文化旅游活動在晨光中啟幕。杏花、桃花、梨花的芬芳漫過團部街巷,與歲月的厚重、民族風情的絢爛交織成歌,千余名游客循著花香,走進這場屬于邊疆的春日盛宴。
當舞步踏響時光,開幕式的舞臺被花海主題背景板簇擁,群舞《“三花”盛開啟新程》率先登場。艾德萊斯裙、素色長衫在陽光下飄舞,演員們的舞姿時而如杏花綻放般柔美,時而似兵團戰(zhàn)士墾荒般剛勁。當《草原之夜》的手風琴聲響起,一位鬢角微白的老人在觀眾席上輕輕哼唱:“美麗的夜色多沉靜,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聲……”這是屬于兵團人的集體記憶,也是花海深處的精神回響。
戲曲聯(lián)唱《春色滿園》帶來意外驚喜,京劇的水袖拂過桃花的粉,豫劇的唱腔融入杏花的白,臺下白發(fā)蒼蒼的老藝人跟著節(jié)奏擊打節(jié)拍,孩童們則瞪大眼睛盯著舞臺上翻飛的戲服。壓軸的節(jié)目《信仰》讓全場屏息:二十名舞者以墾荒者的姿態(tài)俯身、躍起,手中的紅綢化作屯墾戍邊的旗幟,在晨光中劃出灼熱的軌跡,掌聲如潮水般涌來。游客陳意蒙輕聲說:“原來花海的根,是這樣深扎在土地里?!?/p>
四連的“百年杏樹王”是這場花事的活化石。兩棵虬曲的古杏樹撐起花傘,樹皮上的紋路像歲月的指紋,記錄著140余年的風雨。樹下的祈福欄掛滿彩色絲帶,游客陳紅踮著腳在祈福欄系上寫有“家人平安”的卡片后說:“聽說這里的樹上干杏曾是貢品,如今花開滿樹,連空氣都帶著甜味?!?/p>
七連桃花園則是粉色的海洋,千畝桃樹在坡地上鋪展,如天邊飄落的云霞。古箏聲從花深處傳來,穿漢服的姑娘執(zhí)扇而立,衣袂與花瓣共舞,恍若“人面桃花相映紅”的千年畫卷復(fù)活。詩詞擂臺前,一位戴眼鏡的中學(xué)生吟出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華”,立刻有游客接“人間四月芳菲盡,山寺桃花始盛開”。掌聲中,主持人笑著遞上一枝桃花作獎品。
手工油畫區(qū),年輕的母親握著孩子的手,在畫布上涂抹桃枝的輪廓,父親舉著手機記錄這溫馨時刻?!疤一▔]”民宿的炊煙裊裊升起,苜蓿餃子的清香勾住游客的腳步。
七連黨支部書記、連管會指導(dǎo)員王偉勝站在民宿前,看著院中忙碌的職工告訴記者:“去年,我們改造了12間土坯房,游客來了不僅能看花,還能睡火炕、吃野菜宴,臨走再帶兩盒樹上干杏,這才是‘把春天打包帶回家’?!?/p>
夜幕降臨,暮色為花海披上薄紗,團部廣場的篝火轟然燃起?;鹧孳S動中,哈薩克族的黑走馬率先登場,男舞者模仿駿馬奔騰,女舞者裙擺如盛開的金蓮;跳麥西來甫的舞者緊隨其后,老少牽手圍成圓圈,腳步踏響歡快的節(jié)奏。游客張盛牽著女兒加入舞群,女兒興奮地喊:“媽媽,這里的星星好像離我們更近!”火光映紅了烤包子的爐壁,烤串的香氣混著篝火的煙味,構(gòu)成邊疆夜晚獨特的氣息。
“團場有7.2萬畝果園,不能只讓花開花落,要讓果林成為致富的‘搖錢樹’?!绷粓F黨委書記、政委肖富國這樣說。此刻,夜空中綻放的煙花與嬌艷的春花交相輝映,照亮了六十一團文旅融合的新征程。